“一言不合就开唱”——音乐剧发展前景浅析
2018-11-09   蓝色智慧

2015《歌剧魅影》以所有演出票全部售罄的佳引爆了中国音乐剧市场,宣誓着中国音乐剧产业开启了新纪元。但是三年后,一部美国引进的《吉屋出租却在上海遭遇了滑铁卢,不得不打折出售。音乐剧产业发展前景究竟如何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何谓“音乐剧”

 

音乐剧,英文名称Musicals,与传统歌剧不同的是,歌剧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以美声唱法为主,从属古典音乐的范畴。而音乐剧,以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的流行唱法为主,它起源于产生于20世纪初的英国和美国,属于当代音乐的范畴。

 

 

1.png

(左:《歌剧魅影》图源:Phantom of the Opera Official    右:《悲惨世界》图源:Les Misérables Official)

 

中国音乐剧“发展简史”

 

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起步于近三十年前,在2015之前一直处于发展比较迟缓的状态。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起步初期,中国观众消费能力有限,音乐剧票价相对电影其他娱乐方式来说价格昂贵远高于戏剧等同类型票价,直接导致音乐剧产业发展迟缓。第二由于引进国外剧目的成本高昂且票房回收能力有限,中国早期的音乐剧尝试多以原创为主。但原创音乐剧从剧本撰写,到作曲,再到反复的排演,相对于电视剧电影来说,完成周期时间长,资本回收周期长难以吸引到资本投资。第三演员的选取方面,音乐剧要求演员必须同时兼具现场“跳”、三方面能力导致优秀的音乐剧演员稀缺。因此,早期中国音乐剧产业相对于其他娱乐产业发展相对迟缓。

 

 

图片1.png

(中国原创音乐剧《上海滩》图源:永乐票务)

 

中国音乐剧产业发生巨变是在2015年。2015年,剧王《歌剧魅影》原版引进中国,并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巡演,票房火爆。《歌剧魅影》的成功是音乐剧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借着“剧王”的余热,中国音乐剧产业逐渐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即以引进国外优秀音乐剧作为行业主力,推广音乐剧普及度、知名度,从而带动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2016年,中国音乐剧票房收入达1.74亿元(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2016年商业演出报告》);2017年,中国共引进、汉化、原创音乐剧多达35部。大“IP”的音乐剧如《歌剧魅影》《猫》《摇滚莫扎特》陆续被引进。在此势头的带动下,更多的如《上海滩》《搭错车》等原创音乐剧乘着引进的东风逐渐兴起。

 

然而,中国音乐剧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与已经发展完善的国外音乐剧观众的构成不同,多数国内观众的消费冲动源自于“开阔视野”及“慕名而来”的心理。而稳定的粉丝——“爱音客”群体的数量依旧相对较小。例如,同属优质音乐剧,今年开售的《吉屋出租》上海场上座率并没有复制2015年《歌剧魅影》的繁荣,原因在于其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无法与后者相提并论。结合现阶段中国观众的消费心理,《吉屋出租》的惨淡不难理解。

 

“他山之石”

图片2.png

(韩国引进韩化音乐剧《皇太子鲁道夫》图源:Koreaboo)

 

 

 

音乐剧本身属于一种源自西方的外来文化,因此,西方音乐剧产业成长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同为外来文化接受者的日本、韩国已在音乐剧产业发展方面逐步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可供我国借鉴。

 

由于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期,就发展了相对成熟的剧团。经由近百年的完善和建设,这种剧团在日本本土聚拢了一定的人气。因此,日本倾向于将引进的音乐剧借由固定且专业的剧团(例如“宝冢歌剧团”、“四季剧团”等)本土化。借用剧团的人气及质量获得稳定的票房收入。而韩国模式则是由偶像明星音乐剧产业发展,由本土明星带动上座率,推动音乐剧产业在韩国的蓬勃发展。1990年-2010年间,韩国音乐剧以女性偶像为主;2010年,以超级偶像金俊秀作为节点,借由《摇滚莫扎特》一剧,韩国音乐剧向男性偶像偏移。(摘自newsis网)

 

 

图片3.png

(2010年韩国引进韩化音乐剧《摇滚莫扎特》 图源:EMK Musical Company)

 

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中国应从中国国情及消费者需求出发,探索更加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音乐剧作为小众文娱形式,现阶段的产业发展应主要考虑对音乐剧的普及推广,走引进优秀知名剧种,带热原创剧种的模式。首先,大力引进优秀的大“IP”,例如2015年引入《歌剧魅影》就是极好的尝试——该剧首演于伦敦西区,常驻西区百老汇30年经久不衰已成为英国的文化符号,该剧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群众基础”,借助《歌剧魅影》的引进,点燃了中国观众对于音乐剧的市场热情。其二,在引进时优先考虑极易向大众宣传且被接受的剧种。例如今年年初的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该剧的特点为音乐冲击力强、互动性强、音乐传唱度高,极易被观众接受,有利于提升音乐剧的普及度。其三,中国本土缺乏机制完善的独立剧团,因此在原版音乐引进汉化版本的方面,应考虑借鉴韩国模式,适当接洽具有演出实力且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带动音乐剧票房。

 

当前,“音乐剧”在中国的定位仍为小众文娱产业,因此,如何“留住”观众,依旧需要从消费者心理出发,加强推广普及。随着国民的消费水平、文艺素养的提高,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会被吸引成为“纯粉”,中国音乐剧市场未来可期。